Mike Chong

Shopify CEO 談軟件工程和 AI 的未來

2025年9月22日

編者按:

最近我聽了 ACQ2 播客對 Shopify CEO Tobi Lütke 的訪談,這是那種讓你打開十幾個標籤頁、大腦嗡嗡作響的體驗。最打動我的不只是商業洞察(儘管 Shopify 從 15 億美元 IPO 估值增長到近 2000 億美元的歷程確實令人矚目),而是 Lütke 對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技術時刻的深刻哲學思考。

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Shopify 在減少員工數量的同時,市值已經回到了疫情時期的高峰水平。這家公司現在用更少的員工實現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業績。這位 CEO 曾經明確表示:如果 AI 能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接受招人來做。我曾經面試過 Shopify,親身體驗了這一點——他們的整個面試流程已經完全 AI 化了。看到一家公司真正在 AI 轉型上言行一致,真的很有意思。

他形容能夠見證又一次平臺轉型是"一生的特權",我覺得他說得太對了。我們正在經歷某種深刻的變革:如他所說,現在有了"沒人編寫的軟件",我們必須主動去"採訪"它,以瞭解其能力和限制。僅僅這種表述方式就改變了我對 AI 工作的思考。

評估 AI 的藝術:Toby Eval

最讓我著迷的是 Lütke 理解 AI 的系統性方法。他維護著所謂的"Toby eval"——本質上是一個個人測試套件,包含帶有預期結果的提示詞,他會對每個新發布的模型運行這些測試。這不是抽象的基準測試;這是工匠式的、親身實踐的探索。 我其實也是如此。感同身受。

想想看,一家 2000 億美元公司的 CEO 維護著自己的 AI 測試文件夾,像工匠測試新工具一樣親自評估每個模型。他的目標?找出如何構建這些模型,使它們成為"理想的、不帶評判的人類教師"。這種直接參與是真正洞察力產生的方式。

代碼即初稿:新經濟學

Lütke 關於軟件創造經濟學的觀察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鳴。他指出代碼曾經是"迄今為止最昂貴的生產物"。現在有了 AI,大量的樣板代碼和膠水代碼可以被當作初稿——變成了豐富的而非珍貴的東西。

這種轉變是革命性的。我們現在可以以之前無法想象的方式進行實驗、構建和丟棄。這讓我想起文字處理如何改變寫作:當錯誤變得容易修正時,整個創作過程都被改變了。我們在軟件領域看到了同樣的轉變,但被放大了。

他提出的歷史對比也很有說服力。在他學徒時期,軟件被視為土木工程——建好橋樑,基本就完成了。但現代軟件"永遠在演進"。AI 加速了這種演進,使持續改進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在經濟上不可避免。

天花板與地板的悖論

這是 Lütke 思維真正細緻的地方。他闡述了工具設計中的一個基本張力:"抬高地板"和"不降低天花板"之間的平衡。

大多數成功的工具都抬高了地板——它們幫助每個人都能達到"足夠好"的結果,可能是 10 分中的 7 分。這很有價值;它讓能力民主化並創造商業價值。但危險在於,在讓事情變得更容易的同時,我們可能無意中限制了高端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會失去創造 10 分傑作的空間。

他引用早期移動開發工具如 PhoneGap 或 HTML5 運動作為警示。這些"有損抽象"假裝世界比實際更簡單,最終限制了開發者構建真正優秀軟件的能力。教訓是什麼?AI 應該放大人類潛力,而不是限制我們能達到的高度。

生活在未來

Lütke 的創新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地務實。為了確保 Shopify 為明天的消費者而構建,他刻意生活在"其他人的相對未來"中。他在主要手機上運行操作系統的測試版本,將不可避免的錯誤視為"有趣的約束"而非煩惱。

這不僅僅是測試軟件;這是培養一種心態。通過沉浸在新興技術中,他培養了對即將到來的事物的直覺。這就像閱讀游泳和實際下水之間的區別。

在 Shopify 的實際應用是他所謂的幫助客戶"爬山"——通過 AI 不斷改進他們的業務。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地毯賣家在歐洲銷售遇到困難,使用 AI 將產品圖片從馬里布海灘別墅轉換為巴黎公寓。銷售額立即翻了三倍。不需要昂貴的拍攝。這就是 AI 實現的之前不可能的業務優化。

上下文工程:新的基礎技能

也許對話中最可操作的洞察是 Lütke 將"上下文工程"識別為 AI 時代的基礎技能。這是用足夠的上下文陳述問題的能力,使其在不需要額外信息的情況下變得"可能解決"。

這與我自己的經驗深深共鳴。我越擅長為 AI 提供上下文,輸出就越有價值。但 Lütke 提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處:掌握上下文工程會讓你成為更好的溝通者。他觀察到,我們在組織中稱之為"政治"的很多東西,實際上只是糟糕的上下文工程或對假設的根本分歧。

Shopify 團隊正在將他們獨特的原則編纂成"憲法"(借用 Anthropic 的術語)。這些文件定義了他們特定的權衡和選擇——其他公司可能會做出不同選擇的決定。通過使用 AI 根據這些憲法運行項目,他們既創建了評估框架,也創建了必要討論的指南。

AI 時代的領導力

Lütke 關於領導力與共識的觀點特別打動我。他斷言"共識永遠是領導力的缺失"。共識優先考慮安全,通常導致 10 分中 6 或 7 分的結果。它抬高了地板但降低了天花板。

他認為,偉大的作品來自於團隊執行的單一願景,而不是達成一致的願景。在經理人管理的公司中,合法性投資於計劃——改變任何事情都需要巨大的能量。在創始人管理的公司(或像 Satya Nadella 的微軟這樣"重新創立"的公司)中,合法性投資於個人,使公司能夠立即轉向。

他的國際象棋類比很完美:儘管機器下出最好的棋局,人類仍然觀看人類下棋。AI 能力應該被視為人類演奏的樂器,用來探索新的創造性空間。五年後成功的人必然是那些最瞭解如何使用這些輔助工具的人。

靜悄悄的革命

有一個觀察真的讓我停頓:圖靈測試在沒有大張旗鼓或頭版新聞的情況下就通過了。我們已經將曾經是 AI 研究聖盃的東西正常化了。Lütke 相信一千年後的人們會將我們的時代研究為人類通過技術獲得難以置信的個人能動性的關鍵時刻。

聽完這次對話,我確信我們不僅僅在見證技術轉變,而是人類創造和解決問題方式的根本改變。Lütke 的洞察不僅僅是關於建立公司;它們是關於深思熟慮地建設未來。他的想法挑戰我們超越炒作週期,思考如何在智能機器時代變得更有創造力、更有效率,最終更加人性化。

信息很明確:這不是人類對抗機器,而是人類與機器合作,創造雙方都無法單獨實現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值得建設的未來。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