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未分類

  • 别再纠结AI订阅费了!(翻译)

    别再纠结AI订阅费了!(翻译)

    本文翻译自:https://steipete.me/posts/2025/stop-overthinking-ai-subscriptions

    作者:Peter Steinberger,是 PSPDFKit 的创始人。

    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深度使用AI,每次在X(原Twitter)上发点东西,总有人评论:“天啊,这得花多少钱啊?”

    其实,大家真的没必要把AI订阅费想得那么贵。2025年最划算的AI订阅,我都试过一遍,来给大家算一笔明白账(以下均为美元)。顺便说一句,我还开发了Vibe Meter,专门用来追踪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方案
    月费
    包含用量
    超额费用
    Claude Pro
    $20
    ~45条消息/5小时
    速率限制
    Claude Max 5×
    $100
    ~225条消息/5小时
    速率限制
    Claude Max 20×
    $200
    ~900条消息/5小时
    速率限制
    Cursor Pro
    $20
    500次高速请求
    $0.04/次
    OpenAI o3
    按用量计费
    N/A
    $10-40/百万tokens

    当前最香的选择:Claude Max $200/

    Claude Max几乎让你无限用Claude Code,而且它绝对是目前最强的命令行AI工具(仅次于Cursor)。每月$200,你能获得Claude Pro的20倍用量。

    Claude Max采用滚动5小时计费,每个5小时窗口大约能发900条消息。只要你发出第一条消息,计时就开始了。5小时一到,额度重置,满血复活。默认用Opus模型,达到用量50%会自动切换到Sonnet(可以自定义)。如果你真的把额度用爆了,还能切API计费。

    预算紧张又有极高需求?可以考虑开发者合作计划,API用量打7折(但Max订阅本身不打折)。

    担心以后涨价?多虑了!

    经常有人私信我,担心token价格会涨。现实是:

    过去两年token价格已经跌了1000倍! 从GPT-3天价到如今高能平价的开源模型,竞争格局彻底变了——各大厂都自己训练模型。Windsurf有SWE-1,Vercel推了v0-1.5lg,大家都在卷价格。

    有啥信号表明价格要涨?没有。反而是竞争把价格压到只剩电费。模型成了“白菜价”,真正有价值的是周边工具,而不是算力本身。

    所以别再为虚无的涨价担心了,趋势只有一个字:降!

    Cursor:真的很划算

    Cursor Pro $20/,给你500次“高速”请求,还送你不限量“慢速”请求。超出后每次才$0.04。

    Cursor有两种计费模式:普通模式每条消息固定扣一次,无视上下文大小;Max模式则按token计价(API价+20%)。日常写代码用普通模式就够了,用Gemini 2.5 Pro(我最爱)的每条消息只扣1次。

    我那次workshop,3小时大概用了200多次AI请求。算一笔账:200次×$0.04 = $8

    也就是说,哪怕你一个月用掉1000次,也就多花$40,加上订阅总共$60。用完高速额度后,Cursor会自动转为免费的“慢速”请求,永远不会真的“用完”。

    真正花钱的:OpenAI o3

    实话实说:我一半的AI月账单都给了o3

    OpenAI o3模型,每百万输入tokens $10,输出$40。有缓存的话输入只要$2.50/百万。遇到复杂代码调试,o3的推理能力无敌,但花得也快。

    o3就是我的“黑暗骑士”——贵,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上个月我在o3上花了$400,因为有段代码实在太难搞。遇到这种难题,花钱让o3帮忙,比自己死磕几天划算多了。

    省钱妙招:Repo Prompto3

    预算紧,但还想要o3?强推Repo Prompt(仅限macOS)。它让你通过ChatGPT订阅用到o3,无需API高价。

    虽然没那么自动化,但很适合把代码变更发给o3分析,然后把建议应用回项目。步骤简单,效果杠杠的。

    外包/自由职业者的账怎么算?

    保守点算,$800/(很多人可能还更高)。AI订阅这点钱根本不值一提。

    每月只要省下一个下午= $200。Claude Max 5小时就回本,Cursor只要45分钟。

    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太夸张,纠结订阅费就像边喝$200/小时的咖啡边抱怨咖啡太贵一样。

    所以,别当“马里奥”:

    总结

    时间才是唯一不可再生的资源。Claude Max $200/月,是目前我见过最划算的“时间增值器”——省下的时间比任何SaaS都值钱。

    你每月AI花多少? 来X上@steipete,聊聊你的账单和省下的时间都干了啥吧!

  • Xcode + iPad 的夢想已死:為什麼它不再重要了

    Xcode + iPad 的夢想已死:為什麼它不再重要了

    十多年來,一群開發者一直期待著“iPad上能跑Xcode”的夢想。我們幻想用手指在iPad的屏幕上敲出下一款爆款App,隨時隨地寫代碼,真正自由。這夢想聽起來多美妙啊!到了2025年,這個夢想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我們想要的那個世界,已經被我們自己建起來了,而且比蘋果能給我們的更好。

    遊戲規則變了

    過去,我們盯著iPad,盼著蘋果給我們寫代碼的“許可”。但真正的革命卻在雲端悄悄發生。現在,你不需要一臺超級電腦揣在懷裡。你只需要一個終端,夠了!

    雲開發環境已經非常成熟,你的設備不再限制你的開發能力。真正的計算能力來自你家裡的服務器配合 AI Coding Tools、辦公室的電腦,或者某個數據中心的機器。像 TailScale 或 CloudFlare Zero Trust 這樣的工具,能輕鬆、安全地連接到這些機器。突然間,你的“開發設備”可以是手機、便宜的筆記本,甚至是iPad。它們只是一個窗口,一個入口。所有繁重的任務——編譯、索引、計算——都在別的地方搞定。

    設置好之後,跑單元測試、檢查代碼規範都變得超級簡單。過去那種本地環境的複雜配置和依賴地獄?徹底消失!這就是全新的自由。

    “氛圍編程”的時代

    這種轉變催生了一個新詞:“氛圍編程”(Vibe Coding),由AI大牛Andrej Karpathy提出。它的核心是關注軟件的設計意圖和感覺,而不是糾結於代碼的細枝末節。你用自然語言引導、提示,和AI一起快速迭代。例如,使用 Claude Code ,開發者可以用自然語言命令來編輯文件、修復bug、甚至處理git工作流。這一切都在終端裡完成,隨時隨地。iPad呢?除非你是用 Procreate 畫畫的藝術家,否則它只是個漂亮、昂貴、沒啥必要的小配件。

    在AI的世界裡,口號也變了。幾年前,谷歌說“注意力就是一切”。到了2025年,對開發者來說,“一個終端就是一切”。

    蘋果怎麼了?

    我們期待了十年的蘋果,在今年的WWDC25上,嗯……有點跑偏。他們推出了“液態玻璃”(Liquid Glass),一個閃閃發光的透明菜單設計語言,將用在iOS 26和macOS 26上。確實挺好看,但也暴露了蘋果的重點:他們還在打磨表面的“創新”,卻沒跟上人機交互的底層變革。

    正如Sam Altman在YC AI創業學校上說的,我們正處於第三次人機交互革命。第一次是鍵盤和鼠標,第二次是觸摸屏,現在是AI。Altman設想未來的界面會“融化”,變成自然語言和智能系統,直接幫你完成想要的事。

    但2025年的蘋果,還在忙著擦玻璃。他們把精力花在花哨的界面和Swift語言上。Swift號稱優雅,可一旦涉及複雜界面,開發者還是得跟不成熟的框架和煩人的bug死磕。

    夢想過時了

    iPad上跑Xcode的夢想,屬於過去。它是把舊的工作方式硬塞到新設備上。但世界已經變了。未來不是把老工具搬到更便攜的設備上,而是徹底改變我們的創造方式。

    所以,2025年的開發者們,務實一點!真正重要的工具是那些能讓你高效完成工作、阻力最小的工具。現在,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終端、安全的連接,以及AI的無限潛力,比如Claude Code這樣的工具。其他的?不過是裝飾罷了。

  • DOGE 岁月(Gumroad CEO 在 DOGE 的工作分享)

    DOGE 岁月(Gumroad CEO 在 DOGE 的工作分享)

    编者按:本文翻译自原作者本人博客,中文翻译已经得到原作者许可。原文请访问:https://sahillavingia.com/doge

    2014年8月,奥巴马总统和国会创建了美国数字服务局(USDS)。

    2025年1月,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其更名并重组为美国DOGE服务局。

    各机构负责人在与美国数字服务局(USDS)协商后,应在各自机构内成立一个至少由四名员工组成的DOGE团队,该团队可包括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三十天内聘用或指派的特别政府雇员。机构负责人应与USDS局长协商挑选DOGE团队成员。每个DOGE团队通常包括一名DOGE团队负责人、一名工程师、一名人力资源专员和一名律师。机构负责人应确保DOGE团队负责人与USDS协调工作,并就执行总统的DOGE议程向各自机构负责人提供建议。

    —— 第14123号行政命令:建立和实施总统的政府效率部 (《联邦公报》)

    2025年3月17日,我加入了DOGE,担任退伍军人事务部(VA)的一名软件工程师。

    第0天

    入职前的那个周五,我去了曼哈顿的VA医疗中心采集指纹。在填写表格时,我将“员工/合同工/志愿者”一栏留空,因为我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我想为联邦政府编写代码。VA每年的影响资金约为3500亿美元,拥有473,000名员工。

    2016年,我曾为伯尼·桑德斯 canvassing(挨家挨户地 canvass)。在内华达州的第一天,我在沙漠的酷热中挨家挨户走访,手机电池快没电了,手里拿着一叠印有潜在选民名单的纸张,当时心想:“这真应该有个应用程序才对。”在那里,我最终为党团会议结果报告编写了一些Google Apps代码。

    这是一个做更大事的机会。

    第1天:2025年3月17日

    我很早就到达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VA中央办公室,宣誓入职,领取了我的政府身份证,并参加了入职培训。在那里,我得知了我的头衔:幕僚长克里斯托弗·赛瑞克(Christopher Syrek)的高级顾问,以及我的薪水:0美元。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审查合同。

    各机构负责人,在与该机构DOGE团队负责人协商后,应审查所有现有的受涵盖合同和拨款,并在适当且符合适用法律的情况下,终止或修改(包括通过重新谈判)此类受涵盖合同和拨款,以减少联邦总体支出或重新分配支出以提高效率并推进本届政府的政策。

    —— 第14124号行政命令:实施总统的政府效率部成本效益倡议 (《联邦公报》)

    现有的方法是手动的,而且非常繁琐:查找PDF文件,联系负责人,并确定其必要性。VA有超过90,000份有效合同,范围从IT支持到景观美化。

    为了简化这个流程,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脚本:

    • 遍历合同PDF文件
    • 提取文本内容
    • 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标记可能被取消的合同
    • 将被标记的合同汇编成CSV文件,以便于审查

    我还建议创建一个仪表盘,VA的合同官员可以在上面轻松查看被标记的合同。

    第2天

    在行政部门工作感觉就像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只不过业务战略外包给了国会,而软件工程则外包给了像IBM、埃森哲、德勤和博思艾伦汉密尔顿这样的承包商。

    我很高兴能帮助VA将软件内包(in-source),但我也逐渐意识到为什么这么多软件都被外包了。例如,我经常受到我那台受限的政府笔记本电脑的制约,这使得编写和运行代码变得困难。由于政府的安全策略,我无法安装Git、Python,也无法使用像Cursor这样的工具。

    解决问题的根源——让员工更容易执行任务——需要国会的干预,而继续花费大量资金将软件开发外包给承包商则更为实际。

    第3天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VA领导层(包括部长道格·柯林斯和幕僚长马克·恩格尔鲍姆)开会,讨论即将进行的“人员削减”(Reduction in Force, RIF)以及组织重组计划。

    机构负责人应与本机构内政府效率部(“DOGE”)的团队负责人合作,为行政部门重组计划(ARRPs)制定竞争领域。

    —— 第14159号行政命令:实施总统的政府效率部劳动力优化倡议 (《联邦公报》)

    最初,我以为会有多个零散的人力资源系统,但后来了解到VA已经将人力资源数据整合到了IBM的HR Smart系统中。到傍晚时分,我成功提取了所需数据,并构建了一个MVP(最小可行产品)组织结构图可视化工具,展示了VA近五十万名员工的情况。

    然后是对RIF规则的现实检验,结果发现这些规则是残酷的确定性:

    • 任期最重要——新员工首先被裁掉
    • 其次是退伍军人优先;退伍军人比非退伍军人受到保护
    • 服务年限重于绩效——资历胜过技能
    • 绩效评级打破任何剩余的僵局

    这些裁员规则——源于1944年的《退伍军人优先法案》(Veterans’ Preference Act of 1944)——让我和许多其他人感到惊讶。与私营企业裁员针对中层管理人员臃肿和低绩效者不同,政府首先裁掉的是最新入职的人员,无论其表现如何。任何在过去两年内获得晋升的人员也被视为试用期员工——首当其冲。

    第5天

    在与首席技术官(CTO)办公室的会议中,我发现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正在进行的软件项目,例如将退伍军人福利申领处理时间从133天缩短到一周以内。我还了解到,VA的几个代码库已经是开源的,并且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健康记录系统VistA,是VA员工在40多年前构建的。

    也许政府终究还是可以内包并开源其软件栈的。

    我还了解到,我对政府笔记本电脑的 frustrations 是可以解决的;VA的CTO查尔斯·沃辛顿(Charles Worthington)建议我获取一台软件工程级别的MacBook。

    我纳闷为什么没有一个集中的DOGE软件工程手册来汇总我们所有的经验教训;总的来说,我对DOGE内部缺乏知识共享感到惊讶。似乎每个工程师都是从零开始。

    第8天

    现实逐渐显现:DOGE更像是在各机构中安插了麦肯锡的志愿者,而不是我想象中的革命性力量。它是伊隆(在白宫),史蒂文·戴维斯(负责协调),以及其他人分散在各个机构。

    与此同时,公众看到的是大规模解雇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看起来残酷无情,许多人认为DOGE是直接责任人。

    实际上,DOGE没有直接的权力。真正的决定来自特朗普总统任命的机构负责人,他们明智地让DOGE为不受欢迎的决定充当“替罪羊”。

    第13天

    我参加了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DOGE全体会议。感觉更像是与伊隆的坦诚问答环节,而不是一个结构化的会议。当他问在场的人如何改善DOGE的公众形象时,我问是否可以将我一直在编写的代码开源。他同意了——这符合DOGE最大程度透明度的目标。

    代码在GitHub上,链接在此

    第21天:2025年4月1日

    我回到纽约,在曼哈顿VA医疗中心的地下室远程工作。

    尽管DOGE没有达到我对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的期望,但我对自己能在VA产生的个人影响力感到乐观。我有很多关于如何通过软件改善退伍军人护理并节省资金的想法,而分配给我的削减合同、协助RIF以及提供技术咨询的工作并没有占用我太多时间。

    我开始着手两个VA特定的项目:

    • 现代化我们内部版本的ChatGPT(称为VAGPT)
    • 一个AI聊天机器人,可以在退伍军人访问VA.gov时帮助他们获得帮助

    第34天

    我完成了将VAGPT迁移到一个更现代化的前端,该前端由NextJS、Tailwind、ShadCN组成。最重要的是,我使其实现了移动端响应式。

    桌面版 移动版

    之前

    ![alt text](/old-mobile.png)

    之后

    ![alt text](/new-mobile.png)

    我还获得了VA对将VAGPT代码库开源的同意,这样其他联邦机构就可以免费使用相同的代码。这也意味着非政府雇员——比如最终的我——也可以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计划在2025年5月19日为新的AI聊天机器人举办一次黑客松活动。

    第55天:2025年5月9日

    我被DOGE开除了。

    我联系了一位撰写关于Gumroad最近向开源转型文章的人。在采访过程中(该采访随后发表在《快速公司》上),我被问及在DOGE工作的经历,此事已通过《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公之于众。

    文章发表后不久,我的访问权限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撤销了。

    我的DOGE岁月结束了。

    我完成了什么?

    • 编写了一个使用LLM标记浪费性支出的合同分析脚本
    • 在VA云内部署了合同分析工具的产品化版本
    • 构建了组织结构图工具:交互式可视化工具,以协助对473,000名员工执行RIF
    • 现代化了我们内部的ChatGPT,即VAGPT
    • 为VA.gov发布了一个VA聊天机器人演示版,用于帮助退伍军人导航服务
    • 加速了AI的采用:据一位VA工程师称,将采用速度加快了“12个月”

    最后,我学到了很多,也为联邦政府写了一些代码。为此,我心怀感激。

    但我也感到失望。我未能在改善退伍军人提交残疾索赔的用户体验,或自动化/加速索赔处理方面取得任何进展,这曾是我开始时的期望。我构建了几个原型,但从未获得批准将任何能够真正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为美国纳税人省钱——的产品投入生产。

    也许下次吧。

  • 我眼裡的 Minimalist Entrepreneur 作者,Sahil Lavingia

    談談 Sahil Lavingia,就是寫《極簡創業家》的那位。

    大概三五年前吧,我就讀完了這本書。說實話,那之後自己做事,並沒有太刻意去實踐書裡的方法。倒是 Ray 跟我說過:該買的工具、資源要捨得花錢,例如好用的軟件、別人的會計服務。這樣才能騰出精力,專注在自己最擅長、最核心的事情上,把價值最大化。

    這道理聽起來簡單,但真要自己親身踩過坑,才會體會得更深。

    我的「極簡」彎路

    过去大半年,我离开了微软出来自己搞产品。简单说,挺失败的。我一开始的思路就是认准一个方向死磕,而且奉行“极致节俭”,啥钱都舍不得花。

    现在回看,这犯了几个错误:

    1. 鸡蛋放一个篮子: 跟投资一样,死磕一个方向,就像 all-in 一只股票,风险拉满。但如果你买的是指数基金,覆盖几百家公司,风险就小多了。做产品,尤其是早期,也需要分散尝试,快速迭代。
    2. 时间 > 小钱: 没搞明白时间的价值。很多时候,花点钱买个服务、买个工具,省下来的时间远比那点钱值钱,特别是跟你以前在(比如微软)的时薪比。这道理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都没转过这个弯。

    当然,转不过弯可能不只是认知问题,也可能是现实所迫——比如有负债,或者生活开销太大,实在没闲钱、没资源、甚至没时间去做这些“优化”。这也是很多人做事难成的原因之一吧。

    拜访 Sahil 本尊

    去年 12 月,我跑了趟纽约布鲁克林,顺道拜访了 Sahil Lavingia 本人,去了他的公司 Gumroad。

    Gumroad 这家公司,做虚拟物品比如课程等数码资源的交易平台,流水相当可观(据说今年累计营收在 1 亿到 10 亿美元之间?具体数字不确定,但交易额肯定很大)。可他的办公室,出乎意料地“极简”——就一个小房间,大家挤在一起。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好在准备圣诞 Party,Sahil 本人也在那儿疯狂拆快递,完全没老板架子。

    挺有意思的。我们坐下聊了聊,他给我一条建议印象很深:试试看 Devin AI 这种全自动编程工具,一个月 500 美刀。“非常值得尝试,”他说,“比起在纽约雇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美金的工程师,这简直太便宜了。”

    纽约见闻 & 核心洞察

    我们还聊了些别的。比如,AI 圈大名鼎鼎的开源公司 Hugging Face 就在他隔壁。我还特意跑过去拍了张照片,办公室同样不大。

    这次纽约之行,加上我自己的失败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一件事:无论是微创业还是搞个大点的 Startup,最最关键的,永远是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PMF),也就是你的产品得有市场、有客户买单。我这里就拿我们这个社群平台举例子,它的技术其实很糟糕(现在我打了这么多字就很难受,体验很差),但是它做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直播,社群等等。这就是 PMF。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找 PMF,那没啥捷径,唯一的路子就是“多做”

    • 多做几个产品/尝试
    • 多认识人,尤其是潜在客户
    • 去了解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 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要么省时间,要么赚更多钱

    你能帮客户解决这些,自然就能从中分一杯羹。Sahil 最赚钱的产品 Gumroad,干的就是这事。

    Sahil 的变与不变

    Sahil 这人挺有意思。我问他:“你那本《Minimalist Entrepreneur》,我们都觉得写得特好,有没有计划出第二版?”

    他的回答很 Sahil:“等我慢悠悠写完,再走完出版流程,书里的理念估计早就过时了。这时代变化太快了。” 他觉得,与其写书,不如直接在 Twitter (X) 上分享即时想法,或者搞搞直播,让大家直接 follow 他。效率更高,信息也更新鲜。

    他人也很有趣,虽然是创业家,但政治上是典型的美国民主党自由派。我跟他聊了不少,也看过他很多技术分享,确实有料。去年夏天,他就早早指出了 Cursor 这款工具可以做大量的 AI 半自动化编程,并为此连续做了四次直播,我每次都有参与。在 Google Meet 上,我们可以自由互动,聊得非常愉快,对我启发很大。
     

    Founder Mode, God Mode & 开源

    另外,大概半年前,圈子里很流行讨论 Founder Mode vs Manager Mode(创始人模式 vs 经理人模式)。Sahil 对此有个更极致的说法,他在 Twitter 上提到了 “God Mode”(上帝模式)

    啥意思呢?就是创始人要有超越常规、甚至对抗内部共识的魄力,去执行那些基于深刻洞察和信念的决策。

    他举了自家例子:Gumroad 曾经调整费率,好像是从阶梯制改成了一个固定的、而且高了不少的费率(具体是从 5% 到 10% 还是 10% 到 30% 我记不清了)。当时公司内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担心客户跑光。但 Sahil 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只要 Gumroad 提供足够的价值,客户就不会流失。

    结果呢?大概一年过去,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当时 Twitter 上不少人(包括中文圈一些知名 ID,比如丁一)都说 Gumroad 这是要“割韭菜”了,用户肯定大逃亡。但现实是,并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Sahil 认为 Gumroad 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不在于费率,甚至不在于代码本身。所以,他甚至计划把 Gumroad 的代码开源(2025年4月4号)!这想法是不是挺让人惊讶?

    灵活的“成长型思维”

    Sahil 这人思路非常活,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说白了就是 flexible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远程工作的看法:

    • 2023 年,他还在跟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就远程工作“隔空喊话”,认为管不好远程员工是经理的问题,不是远程模式本身的问题。(链接在此
    • 一年后(2024 年),他就大大方方承认,实践下来发现,还是线下一起工作效果更好,哪怕不是每天都来办公室。(链接在此

    这种基于实践、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态度,可能也是他能不断成功的关键吧。

    总之,Sahil Lavingia 和他的“极简创业”,远不止省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关于专注、杠杆、快速迭代和基于价值的决策。这次经历,让我对这些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