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 Sahil Lavingia,就是寫《極簡創業家》的那位。
大概三五年前吧,我就讀完了這本書。說實話,那之後自己做事,並沒有太刻意去實踐書裡的方法。倒是 Ray 跟我說過:該買的工具、資源要捨得花錢,例如好用的軟件、別人的會計服務。這樣才能騰出精力,專注在自己最擅長、最核心的事情上,把價值最大化。
這道理聽起來簡單,但真要自己親身踩過坑,才會體會得更深。
我的「極簡」彎路
过去大半年,我离开了微软出来自己搞产品。简单说,挺失败的。我一开始的思路就是认准一个方向死磕,而且奉行“极致节俭”,啥钱都舍不得花。
现在回看,这犯了几个错误:
- 鸡蛋放一个篮子: 跟投资一样,死磕一个方向,就像 all-in 一只股票,风险拉满。但如果你买的是指数基金,覆盖几百家公司,风险就小多了。做产品,尤其是早期,也需要分散尝试,快速迭代。
- 时间 > 小钱: 没搞明白时间的价值。很多时候,花点钱买个服务、买个工具,省下来的时间远比那点钱值钱,特别是跟你以前在(比如微软)的时薪比。这道理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都没转过这个弯。
当然,转不过弯可能不只是认知问题,也可能是现实所迫——比如有负债,或者生活开销太大,实在没闲钱、没资源、甚至没时间去做这些“优化”。这也是很多人做事难成的原因之一吧。
拜访 Sahil 本尊
去年 12 月,我跑了趟纽约布鲁克林,顺道拜访了 Sahil Lavingia 本人,去了他的公司 Gumroad。
Gumroad 这家公司,做虚拟物品比如课程等数码资源的交易平台,流水相当可观(据说今年累计营收在 1 亿到 10 亿美元之间?具体数字不确定,但交易额肯定很大)。可他的办公室,出乎意料地“极简”——就一个小房间,大家挤在一起。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好在准备圣诞 Party,Sahil 本人也在那儿疯狂拆快递,完全没老板架子。
挺有意思的。我们坐下聊了聊,他给我一条建议印象很深:试试看 Devin AI 这种全自动编程工具,一个月 500 美刀。“非常值得尝试,”他说,“比起在纽约雇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美金的工程师,这简直太便宜了。”
纽约见闻 & 核心洞察
我们还聊了些别的。比如,AI 圈大名鼎鼎的开源公司 Hugging Face 就在他隔壁。我还特意跑过去拍了张照片,办公室同样不大。
这次纽约之行,加上我自己的失败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一件事:无论是微创业还是搞个大点的 Startup,最最关键的,永远是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PMF),也就是你的产品得有市场、有客户买单。我这里就拿我们这个社群平台举例子,它的技术其实很糟糕(现在我打了这么多字就很难受,体验很差),但是它做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直播,社群等等。这就是 PMF。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找 PMF,那没啥捷径,唯一的路子就是“多做”:
- 多做几个产品/尝试
- 多认识人,尤其是潜在客户
- 去了解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 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要么省时间,要么赚更多钱
你能帮客户解决这些,自然就能从中分一杯羹。Sahil 最赚钱的产品 Gumroad,干的就是这事。
Sahil 的变与不变
Sahil 这人挺有意思。我问他:“你那本《Minimalist Entrepreneur》,我们都觉得写得特好,有没有计划出第二版?”
他的回答很 Sahil:“等我慢悠悠写完,再走完出版流程,书里的理念估计早就过时了。这时代变化太快了。” 他觉得,与其写书,不如直接在 Twitter (X) 上分享即时想法,或者搞搞直播,让大家直接 follow 他。效率更高,信息也更新鲜。
他人也很有趣,虽然是创业家,但政治上是典型的美国民主党自由派。我跟他聊了不少,也看过他很多技术分享,确实有料。去年夏天,他就早早指出了 Cursor 这款工具可以做大量的 AI 半自动化编程,并为此连续做了四次直播,我每次都有参与。在 Google Meet 上,我们可以自由互动,聊得非常愉快,对我启发很大。
Founder Mode, God Mode & 开源
另外,大概半年前,圈子里很流行讨论 Founder Mode vs Manager Mode(创始人模式 vs 经理人模式)。Sahil 对此有个更极致的说法,他在 Twitter 上提到了 “God Mode”(上帝模式)。
啥意思呢?就是创始人要有超越常规、甚至对抗内部共识的魄力,去执行那些基于深刻洞察和信念的决策。
他举了自家例子:Gumroad 曾经调整费率,好像是从阶梯制改成了一个固定的、而且高了不少的费率(具体是从 5% 到 10% 还是 10% 到 30% 我记不清了)。当时公司内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担心客户跑光。但 Sahil 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只要 Gumroad 提供足够的价值,客户就不会流失。
结果呢?大概一年过去,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当时 Twitter 上不少人(包括中文圈一些知名 ID,比如丁一)都说 Gumroad 这是要“割韭菜”了,用户肯定大逃亡。但现实是,并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Sahil 认为 Gumroad 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不在于费率,甚至不在于代码本身。所以,他甚至计划把 Gumroad 的代码开源(2025年4月4号)!这想法是不是挺让人惊讶?
灵活的“成长型思维”
Sahil 这人思路非常活,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说白了就是 flexible。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远程工作的看法:
- 2023 年,他还在跟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就远程工作“隔空喊话”,认为管不好远程员工是经理的问题,不是远程模式本身的问题。(链接在此)
- 一年后(2024 年),他就大大方方承认,实践下来发现,还是线下一起工作效果更好,哪怕不是每天都来办公室。(链接在此)
这种基于实践、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态度,可能也是他能不断成功的关键吧。
总之,Sahil Lavingia 和他的“极简创业”,远不止省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关于专注、杠杆、快速迭代和基于价值的决策。这次经历,让我对这些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