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一群開發者一直期待著“iPad上能跑Xcode”的夢想。我們幻想用手指在iPad的屏幕上敲出下一款爆款App,隨時隨地寫代碼,真正自由。這夢想聽起來多美妙啊!到了2025年,這個夢想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我們想要的那個世界,已經被我們自己建起來了,而且比蘋果能給我們的更好。
遊戲規則變了
過去,我們盯著iPad,盼著蘋果給我們寫代碼的“許可”。但真正的革命卻在雲端悄悄發生。現在,你不需要一臺超級電腦揣在懷裡。你只需要一個終端,夠了!
雲開發環境已經非常成熟,你的設備不再限制你的開發能力。真正的計算能力來自你家裡的服務器配合 AI Coding Tools、辦公室的電腦,或者某個數據中心的機器。像 TailScale 或 CloudFlare Zero Trust 這樣的工具,能輕鬆、安全地連接到這些機器。突然間,你的“開發設備”可以是手機、便宜的筆記本,甚至是iPad。它們只是一個窗口,一個入口。所有繁重的任務——編譯、索引、計算——都在別的地方搞定。
設置好之後,跑單元測試、檢查代碼規範都變得超級簡單。過去那種本地環境的複雜配置和依賴地獄?徹底消失!這就是全新的自由。
“氛圍編程”的時代
這種轉變催生了一個新詞:“氛圍編程”(Vibe Coding),由AI大牛Andrej Karpathy提出。它的核心是關注軟件的設計意圖和感覺,而不是糾結於代碼的細枝末節。你用自然語言引導、提示,和AI一起快速迭代。例如,使用 Claude Code ,開發者可以用自然語言命令來編輯文件、修復bug、甚至處理git工作流。這一切都在終端裡完成,隨時隨地。iPad呢?除非你是用 Procreate 畫畫的藝術家,否則它只是個漂亮、昂貴、沒啥必要的小配件。
在AI的世界裡,口號也變了。幾年前,谷歌說“注意力就是一切”。到了2025年,對開發者來說,“一個終端就是一切”。
蘋果怎麼了?
我們期待了十年的蘋果,在今年的WWDC25上,嗯……有點跑偏。他們推出了“液態玻璃”(Liquid Glass),一個閃閃發光的透明菜單設計語言,將用在iOS 26和macOS 26上。確實挺好看,但也暴露了蘋果的重點:他們還在打磨表面的“創新”,卻沒跟上人機交互的底層變革。
正如Sam Altman在YC AI創業學校上說的,我們正處於第三次人機交互革命。第一次是鍵盤和鼠標,第二次是觸摸屏,現在是AI。Altman設想未來的界面會“融化”,變成自然語言和智能系統,直接幫你完成想要的事。
但2025年的蘋果,還在忙著擦玻璃。他們把精力花在花哨的界面和Swift語言上。Swift號稱優雅,可一旦涉及複雜界面,開發者還是得跟不成熟的框架和煩人的bug死磕。
夢想過時了
iPad上跑Xcode的夢想,屬於過去。它是把舊的工作方式硬塞到新設備上。但世界已經變了。未來不是把老工具搬到更便攜的設備上,而是徹底改變我們的創造方式。
所以,2025年的開發者們,務實一點!真正重要的工具是那些能讓你高效完成工作、阻力最小的工具。現在,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終端、安全的連接,以及AI的無限潛力,比如Claude Code這樣的工具。其他的?不過是裝飾罷了。
發佈留言